给大家盘点一下考研人必须知道的8个重要数据,25考研党赶紧码住!
1.计划招生人数
计划招生人数一般在招生院校公布的招生简章或者专业目录里面有说明。主要是该专业的总招生人数(含统招和推免)。
不过呢,每年都有一部分学校会在复试的时候进行隐形的扩招,所以看到缩招也不要太沮丧,具体人数还要看最终录取人数。
2.报考人数
这是一个比较关键的信息,能反映这个专业的报考热度,竞争力的大小,从中可以大致看出你的竞争对手到底有多少。
部分学校会对外公布报考人数,并且官网上面可以查到详细的报录比例。
大家在择校的时候可以看看往年报考人数,如果太火爆了,需要好好考虑一下。
3.实际录取人数大概在4~7月份,各大高校的拟录取名单就会出来,这时候是搜集信息的黄金时间,大家要赶紧把文件保存下来,因为很多学校可能会在公示期结束后隐藏起来。
通过实际录取人数我们能得知这个专业在往年到底录取多少人,录取最低分以及最高分是多少,这也对我们制定自己的目标分数和学习计划有一个参考作用。
4.报录比
报录比=报考人数/录取人数,用于衡量一个学校某个专业的考试难度,报录比越高,竞争越激烈。
5.推免人数
的同学可能会认为这项数据跟咱们关系不大,毕竟大多数人都是参与统考。
但是如果招生人数中推免占比较大,那对于参加统招的同学来说是很不利的。
这几年高校推免人数也在持续增长,有些名校热门专业推免名额可能会占到当年招生人数的一半左右,那么留给统考生的名额就很少,考研竞争激烈,难度加大。
6.复试分数线复试分数线是进入复试的门槛。大家在报考前可以根据复试分数线对自我水平进行评估,同时也能据此设定一下自己每门科目大概要考多少分,从而规划自己的复习计划。
一般我们的目标分数要定的比复试线高一点,擦线进复试压力还是很大的。
7.复录比
复录比=进入复试人数/录取人数,用于衡量进入复试的难度,复录比越高,被刷的可能性就越大。
比如某专业要录取5个人,但是会放7个人进入到复试,那么复试比就是 1.4:1。
也有一些院校采用等额复试,即1:1的比例;但有的学校复试比会高达2:1,5:1……复试比例如果偏高,说明复试竞争会更加激烈、风险更大。
8.最终成绩计算方式
考研最终录取成绩由初试和复试成绩组成,录取总成绩=初试总成绩×初试成绩权重+复试总成绩×复试成绩权重。通常不同学校初复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权重都会有所不同。
我们可以通过初试成绩权重比例明确努力的方向,擅长笔试的同学可以选择初试占比大的学校,擅长面试的同学则可以选择复试占比大的学校。
总的来说,这八个数据是我们考研择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这些数据,我们才能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为自己的考研之路铺设坚实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