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搞清楚历年考试题型。
题型是考试形式,与考试内容关系密切。一般考试题型定了,考试内容也就基本定了。考试题型以及历年考试题,可以通过同学或者朋友从报考学校获得。一般考试题型具有很强的连续性,比如有的高校爱出资料题,对此,首先要找到相关的原理,这需要基本功扎实,然后分析资料,结合实际谈你的看法。有的还需要说出这个资料的出处,一般这类都是中外对本专业产生巨大影响的人的思想,比如教育学,不是孔子、老子就是蔡元培,不是杜威、赫尔巴特就是卢梭、裴斯泰洛齐。有的学校爱出书评,大多是"就你熟悉的名著简要评述"。所以可事先研读相关专业课的中外名著各一本,详细写出书评,做到有备无患。
第二、推断出题的方向。
一般说来,报考学校、报考专业基础课的考题,是由报考单位的比较有学术威望的老师来出,大多是报考专业的负责人出题。推断出了老师,基本可以判断出题的内容。通过文献检索和网上查询,弄清楚这几个老师近几年来,特别是近两年的发表的论文、著作和所从事的课题研究题目。考题的题目大致就是这些。因为导师对近期从事的研究比较熟悉,比较感兴趣,倾向于出这类的题目。
第三、通过各种渠道,尽量了解可能出题老师的学术背景。
比如他的年龄、学术观点、研究领域、毕业学校等等,另外,报考学校其他老师的有关研究也要关注,因为他拥有的资料,可能出题老师也拥有。去年考了的题目,今年不会考,但是邻近的内容一般就是考生内容。比如教育学,去年考了国民教育,今年可能考义务教育。第三、必须抓住所考科目的"核心要素"。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一系列重点,必须把这些问题搞清楚。即使考题跑出了你的重点范围,运用你所掌握的"核心知识",答题也不会差很远。也就是说专业课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必须具备。只要把这些基本的东西搞得很透,一般不会出间题。课本上有些东西都是"陪衬",如果没有充足的精力,根本就不用看,一般不会考。这样,可能考的内容很精通,考试成绩就容易提高。我的考试用书是简写本。因为这种版本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便于记忆。每门学科都有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牢固掌握这些"核心知识",而且做到语言优美,数据准确,一旦遇到不会的间题,只要沾边就写。
关于EMBA英语考试,以前,英语是阻碍EMBA入门的一个门槛,随着目前考生整体英语水平的提高,英语的把关效力逐年下降。一些人外语很好,恰恰在专业课上栽了。北师大有的专业一旦外语过了线,就不考虑外语成绩,而是按专业课成绩排名了。